教育心理學知識點之印象形成效應
一天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各位學員們大家好!迄今為止,離山東2017年教師招聘考試的時間,大致只有一周左右的時間,那么在這剩下時間里,本次將以普通心理學中的第六章社會心理與行為中的印象形成效應進行講解和相關的備考分析。
這一部分內容在咱們山東省教師招聘考試中主要是以單選題的形式考察大家,尤其是以例子型單選和古語型單選為主。印象形成效應主要包括社會刻板效應、暈輪效應、首因效應、近因效應、投射效應、登門檻效應、以及德西效應?,F在我們想分別解釋一下這幾個效應是什么意思。社會刻板效應指的是把對一群人的看法和特征歸屬到這個群體當中的每個人身上,簡單地講是以群體代個人。我們通過舉例子來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大家都知道,我們都認為北方人豪爽,南方人婉約,但并不是每一個北方人都很豪爽,每一個南方人都很婉約,這就是我們說的以群體的特征來代替個人。
暈輪效應是當個體具有某個特點的時候,我們就會對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斷,又稱為光環作用,光圈作用。我們可以簡稱為個體特征的以偏概全、以點概面,這就是暈輪效應。我們生活中有很多是關于暈輪效應的例子,比如一位女老師長得好,我們就認為她課講的好,人也溫柔,所以這被稱為暈輪效應。還有很多古語俗語來解釋暈輪效應,一白遮百丑;一好百好,一好百壞;愛屋及烏;情人眼里出西施都體現了暈輪效應。
注意我們需要區分社會刻板效應和暈輪效應,社會刻板效應是針對群體來說的,而暈輪效應是針對個體來說的。
我們往下看看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首因效應指的是最初獲得的信息比后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我們又稱為是最初效應,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說的第一印象,就是首因效應,最初獲得的效應影響最大,還有一見鐘情、一眼定終身,適用于陌生人群體。另一個是近因效應,指的是最近獲得的效應對個體的影響最大,適用于熟人群體中,又稱為最近效應。
最后一個是投射效應,什么是投射呢?投射指的是當個體產生某種心理或想法,就會把這種心理跟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積極方面:比如“將心比心”;消極方面:“以己度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疑鄰盜斧”。
下面是2014年出現的一道真題,個體對他人的外表有良好的印象,往往也會傾向于肯定其人格品質,這種效應是()。A.暈輪效應 B.首因效應 C.近因效應 D.投射效應
答案選A 解析:這句話的主體是“他人”,是一種個體,當我們對他人的外表有良好的印象時,是對個體的某一方面進行判斷,我們就會肯定他的人格品質,即個體特征上的以偏概全,答案選A。
希望大家可以通過老師的梳理脈絡更加清晰,每天進步一點點,離上岸就更進一步,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