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能否知道學生是不是在認真聽講呢?他是可以做到的。這是因為人在注意狀態下,常常伴隨著特定的行為變化,有時通過觀察就可以了解個體的注意狀態。一般來說,注意的外部表現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適應性動作出現
人在注意狀態下,感覺器官一般是朝向注意對象的。當注意一個物體,我們會“注目凝視”;注意一種聲音,會“側耳細聽”;在專注于回憶往事或思考問題時,我們又常會“眼神發呆,若有所思”。當然,最明顯的適應性動作就是個體能夠跟隨組織者的思路,配合做各種運算或操作,這也說明個體正處于積極的有意注意狀態。
(二)無關動作停止
當人們集中注意時,就會高度關注當前的活動對象,一些與活動本身無關或起干擾作用的動作會相應減少甚至停止。因此,一個認真聽講的學生不會總是東張西望,交頭接耳,或者玩一些與活動不相干的東西。
(三)呼吸運動變化
人在注意時,呼吸常常是輕緩而均勻,有一定的節律。但有時在緊張狀態下高度注意時,常會“屏息靜氣”,甚至牙關緊閉,雙拳握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