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形成在教師考試心理學中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考點。從近幾年真題來看題型較為固定,以客觀題形式出現,多考例子類的反選題。所以要求我們考生能夠配合例子深入理解知識點。
(一)社會刻板印象
對一群人的特征或動機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體的特征歸屬于團體的每一個人,認為他們都具有這種特征,而無視團體成員的個體差異。這種現象稱為社會刻板效應。例如:老年人是保守的,年輕人是愛沖動的;北方人是豪爽的,南方人是善于經商的;英國人是保守的,美國人是熱情的;農民是質樸的,商人是精細的等。
(二)暈輪效應
當我們認為某人具有某種特征時,就會對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斷,這就是暈輪效應,也稱為光環效應。例如:俄國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因暈輪效應的作用吃了大苦頭。他狂熱地愛上了被稱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麗,并且和她結了婚。娜坦麗容貌驚人,但與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
(三)首因效應
在總體印象形成上,最初獲得的信息比后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象,稱為首因效應,也叫最初效應。例如:面試時候要衣冠整潔,給人以良好的印象,過程可以順利的進行,錄取的幾率也較大
(四)近因效應
近因效應指在總體印象形成上,新近獲得的信息比原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象,也叫最近效應。例如:某人近期突然出現了異常言行,使別人印象非常深刻,以致推翻了根據過去此人一貫表現所形成的看法,從而導致一定的偏見。
(五)投射效應
投射效應是指因個體具有某種特性而推斷他人也具有與自己相同特性的社會心理現象,即“以己度人”、“將心比心”,認為自己的言行和需要,別人也一定會有類似的言行和需要。在現實生活中,投射效應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有人總是從好的方面來解釋別人的言論和行為;二是有人總是從壞的方面來解釋別人的言論和行為。例如:有一對恩愛夫妻,相敬如賓一起生活了50年,他們都愛吃魚。每次吃魚時,丈夫都將魚頭夾給妻子,因為他最喜歡吃魚頭。妻子都將魚尾夾給丈夫,因為她自己最喜歡吃魚尾。兩個人都把自己最喜歡吃的部分給了對方,然后相對無言,默默承受無法享受到的滋味。時光飛逝,丈夫先到了大限之日,臨終前對妻子說想吃一次最喜歡吃的魚頭湯,妻子很驚訝,問道你不是一直最喜歡吃魚尾的嗎?然后真相終于大白。這也是典型的投射效應。